麻將技術有很多,向大家介紹一個很實用,而且不需要很聰明的技巧,那就是「記牌」,可能有些人在麻將桌上聽過人說「這人玩的不錯,打的牌都記下家了。」那就是所謂的「記牌」。在開局時,你作為莊家,會先打一張牌,之後你的下家決定這張牌要不要,下家如果不要這張牌,就會在打出一張牌給你的對家,對家決定要還是不要,那麼在打牌的時候,對於新手來說是一項很難得選擇,因為你不知道打什麼牌,打了牌還不想讓你的下家吃或者碰,剛開局時還好,但是到了最後,你的下家就靠你的牌扣停,或者你打這張牌就點炮,下家就贏的時候,抉擇時最難得,那麼這時候,就很需要「記牌」。
許多人都認為打麻將完全憑運氣,其實打這東西也有技巧,算牌很重要,記牌更重要,要根據牌的走勢來決定自己的取捨,切不可衝動亂打。
實戰中的記牌就是釘下家,所謂「釘下家」,就是不讓下家吃牌,採取他打什麼,我也打什麼的辦法。或稱「頂下家」,「注下家」均是釘下家,其實所釘者不僅下家而已,有時是兼顧其他兩家的。
對面、上家,相離較遠,難以控制;而下家在你脅下,應該設法控制他,使他儘可能沒有進張,他也就可少打危險的生張。因此,釘下家也就有了使其他兩家延緩進張的效力,所以釘下家是打麻將的基本技術之一。下家打張四索,你也打一張四索,固然是釘,可是這種機會並不多。下家打一張四索,你打一張一索,固然可以保他決不致吃進,然而這也未必能釘得牢。我們所以說:「釘得牢」,而不說「釘到底」,是因為「釘到底」雖然可能,然而一定要自己不預備和出,否則就不可能;每副牌都不求和,決非上策;所以,如能釘得牢便應滿足了。
下面來看一個例子:實戰中的記牌的技巧,我們常說的「釘下家」,就是不讓下手輕易吃到牌,下家打什麼,我也打什麼牌。也被稱作「頂下家」,盯下家,其實所釘者不僅僅是下家,要包括其它玩家。而下家就在你邊上,應該設法搞定他,使他打得不順手,也就可少一些打生張的風險。這裡的提到的盯下家這是我們記牌技術的基礎技巧。
預先留一個餘地。你坐在他的上家,比他先打牌,所以時常會遇到你所打的牌就是他所打的牌,覺得無牌可釘。尤其是下家是一個技巧精明者或牌風甚順的時候,更容易遇到這種情況。這時,你應該來一個「未雨綢繆」。 我們主張:在牌豎起的時候,應有一個統盤的籌劃(包括釘下家的計劃)。 你不妨在打第一張或第二張的時候,打一張尖張(倘若你手中的牌相當好,而東、南、西、北風之類並不多的話)。 這樣做有兩種意義:一可以試探下家是否要吃這一類的牌,而吃了這一張之後,打牌的次序就 undefined變成他先打你後打了;二可以永遠留一張沒有用的牌來釘下家(倘若他不吃的話——事實上,十次中有七次下家不會吃的,因為時間太早,他的搭子尚未兜齊,或不想吃,或不能吃)。 這裡所謂的尖張,決非二、八,而是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,因為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,任何一張打過之後,你便有了更大的釘張範圍(如打過四萬,一萬、七萬便在可打之列——這固然有時會失算,然而便宜下家的機會必是在一半之下),二、八就根本可視作么、九,因為下家如在很早的時候打出么、九,二、八便是相當拿穩的牌了(如遲打么、九,便應特別留意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