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關於快速原則
快速原則的核心思考非常之簡單,談到打牌,人人都是以胡牌為目的
而要胡牌必須先聽牌,快速原則就是以「機率」為依據輔助自己,
進而較快達到聽牌的目的。
許多牌友並沒有聽過這個名詞,但實戰中其打法亦符合快速原則的觀念
這是因為這個觀念也可以藉由經驗的累積而將其概念習得。
而在這篇文中我將會對快速原則做說明,且補充一些相關的概念作為參考。
二、快速原則
談到快速原則,基本上就是以保留容易進牌的搭子,循序漸進的朝聽牌的路邁進
大多數的人對此應該有相當的認識,故以下主要會以細節說明做為正文。
首先,在此先介紹一個基礎但十分重要的觀念:「打牌並不是把把都要玩。」
正如同字面上所陳述,當你拿到一手爛牌還想玩,講白了根本是找死
手牌一看爛到根本不可能會聽,進牌又不順,這時心裡就得做出此局不玩的打算了。
當起手牌立起來的同時,在腦中就要判斷這牌是該玩、可攻可守、還是堅決不玩。
在此提供一個較為準確以用來判斷牌好不好的方法,叫做「算幾進聽」
觀察了一下,其實身邊真正會算的不太多,以後有機會的話再發個專題討論算法好了
通常:起手「0~3 進聽」的牌 = 好牌 起手「4~6 進聽」的牌 = 可攻可守 起手「6 進聽以上」的牌 = 爛牌
上述數字只是個概略,僅供參考,因為判斷玩或不玩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:「進牌狀況」
有時候拿到二進聽的牌,打到中後期才聽,而且若想聽牌還需捨出危險章
有時候拿到六進聽的牌,結果張張進,加上上家又一直碰牌增加自己摸牌次數,
結果不久後原本的大爛牌居然打到聽了,這也是不無可能。
因此,在判斷此局玩或不玩時,也得根據進牌的狀況來做決定。
若牌況已確定此局幾乎不用玩了,此時的工作就是「不讓下家有從自己這邊吃到牌的可能」
最簡單的做法就是「下家打甚麼,自己就跟打甚麼。」
自己牌爛起碼也不要讓下家吃到牌,阻礙其前行的機會,減少一個對手。
有部分牌友,特別在初學時期,會因為畏懼後期放槍而扣住數張檯面上出現過的字牌
而打出許多可利用性偏高的牌,他們認為這些字牌能提供他們後期不放槍的資本。
但殊不知明明手牌搭子不夠(不足六搭),卻先將靠搭機率高的數牌捨出而保留字牌
這種作法除了能讓下家有高機率進牌以外,同時也讓自己的進牌效率降低,
進而使自己離聽牌又遠了一步,而這就是大大違反快速原則的案例之一。
麻將捨出牌章的順序,簡單來說應為:「孤張字牌 > 孤張么九 > 中間數牌」
而中間數牌又以「2、4、5 的 2」、或是「6、8、9 的 9」為主,是為進牌區域重複之牌章,
講白話些就是幾乎無利用性可言。
常可看到有人在序盤將么九及字牌視為同一類,有時可能會先捨出么九而不是字牌
在此以九條及東風(皆為孤章)舉例,手牌一立起來,有不少情況是搭子不足的情況
而在搭子不足之時,九條與東風相比,不論摸進七、八、九條都能使九條靠到搭
相對於東風若要靠到搭,只能再摸一張東風,由此簡單的分析可得,么九的利用性大於字牌。
這也是快速原則中所談的細節之一。
再來,還有一種牌況機率分配的小細節,通常手牌立起來,
根據機率分配,萬、筒、條三者的張數理當相當,或許差值在正負二之間,之類的。
當你立起一手萬子偏多、筒子正常、但條子數量極少,或許只有一、二張
此時心裡就要存有二個想法:
第一,下家的條子可能相對的多,手上的孤張條子很可能是下家所需的牌
第二,牌墩中的萬子被自己取走相對多張,接下來的進牌可能會以筒子及條子為主。
第一點可以應用於防禦下家,而第二點則可以做為拆搭的判斷依據。
例如:手上萬子相對多張,條子僅存三、五條之搭,而此時遇到需拆搭的情況
則以拆萬子搭為主,當然此時還是以拆進牌面較差的牌搭,例如卡章。
除非此時手上僅存進牌面較差的搭子為三、五條,則另當別論。
最後,還是要再做一次強調
因為有許多人禁不起誘惑,想要把把玩,認為自己可以藉由把把玩增加胡牌機率
但這是個絕對錯誤的觀念,當自己手牌爛的誇張時,通常至少會有一家手牌不錯
而在你「硬要玩」的同時很可能助長他提早聽牌,進而造成被自摸或是大連莊的悲劇。
或許有人說「爛牌用快速原則或許能活起來」、「我用心打一定能把這牌打活」之類的話
其實在我眼裡看來這二句話實在為無稽之談,
爛牌擺明了就是快不起來的牌,打快速原則真的不會有甚麼太大幫助
除非那把神運附身,上家張張餵、摸進的牌張張進,不然還是別玩了吧。
文末這邊想舉一個自己曾遇過,幾乎是只有新手才會犯的錯誤
之前看過有人「1、2、4 萬 、1、2 條 ………..」此時他不知道 1、2、4 的 1 幾乎是廢章
而去拆旁邊的 1、2 條,會出現這種打法,即是對牌況分析的了解及認識不足
而這種打法也阻礙了快速原則的進行,相信只要對牌理有足夠的認識,就不會犯這種錯。
說個題外話,當初本人是先接觸手機麻將,而後才上桌與朋友們切磋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