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要分享的麻將技巧其實也算得上是一堂心理課程,因為這是如果只是憑藉個人的猜測,並不精確,所以偏向於個人的經驗判斷,只能自己琢磨。不能保證你能完全正確。
我們在打牌的時候都會遇到動牌與不動牌的問題,麻將張張可以動,但是因為起牌的形象不同,所以才會將麻將牌分為動牌和不動牌這樣的兩種。其中還必須考慮到牌運和牌技的關係。由於每個人的性格各有不同,所以打法也不一樣。戰術更是千奇百招,不過這邊卻有一點是共通的,那就是起好牌以後,或是在整理牌面的時候。多數的玩家都喜歡讓牌按照一樣的種類來分開,而不是混搭,一般的玩家都不會喜歡把牌倒立著而是放正。
除了花牌外,在麻將136張中,數字牌和字牌總共有34中,其中有20種牌的正反有別。其餘的都是正反不分。 那麼在字牌裡的東南西北中發白中,發餅子牌裡的六七餅是以正面書刻的,所以在排列的時候,很多人都喜歡讓這些正面在上,而不是倒立。
牌友們起好牌後大部分都習慣把他們一張張的豎立起來,按照正反有別的20種牌,我們稱之為動牌。反之,白板,餅子和條子的十四張中牌,不管怎麼樣放,位置基本上都會一樣,也很少會有玩家反動這些牌。因此我們就稱這些牌位不動牌。
然而在牌局中,我們就要透過這些動牌的舉動來猜測對方的牌。假設說對家的九張牌已經落地,手裡的牌是四張,根據自己的起牌後,調整牌的動作合一判定出對方的手裡的牌大概如何。雖然不能保證這樣的判斷是百分百正確的,但是這已經充分的縮小許多範圍。一旦推測無誤,這種根據動牌與不動牌的區別而進行猜牌的戰術,如同讓聽和家打了半明牌。
反而是一般比較常見的猜牌倒是有前提的,因為猜牌通常打牌的人要靠視覺習慣,而且如果打牌的人抓到動牌時剛好是倒立的,就不能馬上確定他抓到的是否為不動脾。而這個方式也是要經過牌場上的習慣才能推敲出來,同時也是為一些苦於鑽研的人來設定的,只有通過研究才能跟要的利用這套推敲技術,因此這也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呢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