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國說麻將是國粹一點不為過,十三億中國人估計除了孩子和癱在床上不能動彈的人之外,幾乎沒人不會打麻將,只是每個地方的玩法不同而已。
我其實是一個很貪玩的人。身為電建人,長年累月在外奔波,生活枯燥無味,麻將自然就成了我的熱愛。
說起武漢麻將的玩法,還真的要說說它的變遷,87年我剛進廠,那個年代我們武漢麻將打法很簡單通俗易懂,就是二五八筒、條、萬做將,一二三或二三四、只要三子組成一順句就成坎,以此類推終聽胡,只等別人放炮或者自己摸胡就算胡牌。到了95年,武漢麻將演變成帶賴子槓的玩法了,也許是因為過去的玩法太過於死板,沒有一點靈活性,136張麻將牌很容易讓人記住。所以,就推出一種新型玩法,“翻賴子”。所謂的“翻賴子”,就是每個打麻將的人拿完自己的麻將牌時,牌桌上碼好的麻將牌第一張匍著的麻將子翻開,如果是一萬,那麼賴子就是二萬,這張二萬麻將子可以當做136張麻將牌的任何一張,這樣的話武漢麻將玩起來就靈活多了。
有時候,我自己也覺得奇怪:小小的麻將牌,何以讓中國那麼多人樂此不疲?仔細盤點了一下,喜歡打麻將的N個理由可能是:
其一,充滿變數。洗牌,拿牌,每一個人的每一副牌都不一樣,“新”的感覺時刻撞擊著視覺,吻合了人類喜新厭舊的本性。
其二,充滿競爭。打牌的過程,其實就是鬥智斗勇的過程。一手好牌,可能出乎意料的一敗塗地;一手爛牌,也可能殺出黑馬兒一舉成功。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,但一勝一敗之中滿足了人類爭強好勝的本性。
其三,充滿娛樂。玩牌的搭檔一般互相之間都比較熟絡,善意的玩笑、諷刺和幽默都可以藉牌發揮,滿足了人們對生活有張有弛的心理調節需要。
如果在深入的想;除此之外,我以為打牌的最大樂趣,是牌品能夠折射出人品。如果仔細觀察打牌的風格,你會發現牌友的牌風與做人的風格及其相似:
——有的人很大氣,該忍的忍了,該舍的捨了,最後來了個紅中發財賴子槓—大滿貫,即使“陰謀”沒有得逞,依然無怨無悔。勝不驕,敗不餒,更不會指責和怪罪對家,愿賭服輸,有“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”的氣量。
——有的人很實惠,小屁!小屁!走向勝利!就是很小的胡牌,贏的錢很少,也開心。小胡即安,不願冒風險,只求平平安安,這樣的牌友牌風一般比較保守、穩當。
——有的人很機靈,眼觀六路,耳聽八方,善於見機行事,善於揣摩對家,不斷調整自己的思路和出牌的戰略。最後的結果就是輸贏不大,只要娛樂開心就行。
——有的人很感性,喜怒形於色,贏了,面若桃花,手舞足蹈;輸了,唉聲嘆氣,怨天尤人。
——有的人很霸道,贏了全是自己的功勞,輸了都是對家的不是。他往往要求對方必須按照他的牌路出牌,否則就是弱智,就是愚蠢。
——有的人很兒戲,會使用偷窺、提示、悔牌等種種“不正當競爭”手段去耍無賴,嘻嘻哈哈,吊兒郎當。
這就是麻將的魅力,玩麻將不僅不講配合,還得算計別人。就像麻將書上所說的:看著上家,卡著下家。會打麻將的人都知道胡牌過程中那種吊牌的感覺,就是牌已到位了,就差一張或幾張牌就可以胡牌了。那是一種期待、那是一種盼望、那是一種焦心,實在是讓麻友們內心中充滿了驚心動魄,心曠神怡的感受啊!
其實,在我們的一生中,就像打麻將一樣,有太多的期盼,太多的等待。我們的人生就是在期待中匆匆而過。一個期待接著另一個期待,猶如打麻將般,一場接著一場,輸的多贏的少。
如今,很多人下崗了失業了,找不到事做,就在麻將桌上消磨時光。在他們的心裡,人生已經失敗了一次,是不是想通過打牌來贏得新的人生呢?
我想,無論麻將是用來娛樂,還是用來賭博,不管我們是喜歡或不喜歡,中國麻將它都已經深入了國民的心中,成了我們家家戶戶一種大眾娛樂消遣的遊戲。